找到相关内容2034篇,用时5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印顺的人间佛教思想

    时代思想怎样?龙树又是怎样起而破斥或摄受以应那时之思潮而说明大乘,使整个佛法复兴起来?后来到无著时代或玄奘至印度的时代,又是如何?再来观察中国唐朝以前的时代,当时佛教教内教外的思想如何?佛教怎样与中国原有的思想发生密切关系,如何使当时思想界受其影响,如何发达兴盛到那样程度?”2 因为佛教始终是随顺世间的,不同的时代必有不同的时代主题,也产生不同的时代思潮,由此产生了不同形式和...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93661388.html
  • “戒体”:一种本体论的追索

    出,是如“种子”,或称“内种”。唯识学认为,当色法与心法和合时,种子必定使当前产生某种作用,是为“现行”;此“现行”之法一旦形成,就熏染“种子”。此种子熏习说为道宣对戒体的本体性构建提供了思想方法...,或云真谛为戒体,或言愿为戒体,无别无作。二云大小乘经论尽有无作,皆是实法……然此二释旧所诤论,言无于理极在文难惬,言有于理难安在文极便。”智顗承认戒体的存在,并认为其“不起而已,起即性,无作假色。...

    王建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95361410.html
  • 科学视角中的禅宗清规

     钟鱼鼓板的敲击也有不同的要求。如上堂、小参打鼓之法为:“先轻拟鼓面三下,然后重手徐徐击之,使其紧慢相参,轻重相应,音声和畅,起复连环,隐隐轰轰,若春雷之震蛰。第一延声,即长击,终略歇少时。第二...听觉信息传递系统的好坏及能否起到应有作用,甚至影响到一个寺院及其住持的声誉:“为主法者,欲众整肃,先使朝昏钟鼓分晓,自然事事有伦。彼之来者虽未见主人,斯可以知其贤矣。”25怀海时代所发生的僧人闻食鼓即...

    黄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13961518.html
  • 禅病疗法

    没有确实的明白,同样带来身体的病患。  (三)饮食不调:有的人相信饿肚子可以使头脑清醒,这个理论也似是而非。当我们在肚子非常饿的时候,已经没有饥饿的感觉,若这时候再用心力去用功,由于体力不足,身体...修行时会吉祥如意。如在过去世不结人缘,而且处处与人作梗,修行时就有业障病。今天有一位先生问我:“我的心很脏、很钝、很乱,怎么办?”我说:“戒修定!”他又说:“可是我的环境,使我无法持戒,我的工作也不...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75561880.html
  • 从人性论看东西方宗教哲学之相通

    来说,它们也都认为人的本质在于 人与万物之不同,人性在于脱离兽性。这三种宗教有着类似的造成物创造人的神话以及对之所作的类似解释(这在人类历史中很多民族的创世故事中,这种观点的普遍性使我们想到,几乎各...恶”概念是毫无意义的。当我们在作为儒经的《春秋左传》中读到“淫则昏乱,民失其性”[7]之类说法时,我们更无法将儒家所理解的人性说成包含食色之类自然属性,因为,倘若“食色”是人性,那么“淫则昏乱”怎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01961986.html
  • 论“和”与文化养生

    时机都做了精细的论述,认为圣明之人总是先不使人产生怨恨,然后再责于人。常与人为善,就能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正地和善。如果使人先产生了大怨再去和合的话,必然还使人心里留下一些隔阂。由此可见他对人“和...德、行联系起来,揭示了其中的内在和合关系,强调了君主只有通过修德、正德,使音乐和养民生,臣民才敬而仰之。由此可以体察到,音乐文化熏习也是至和养和以提高群体养生技艺的重要途径。  第三、通过良善意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30962169.html
  • 中有生命的奇观

    状态下感受到声、光、通道等现象,然后又奇迹般地复活。因此,外气断后,神识仍在肉体内,故内息未绝,这时最要注意,不能认为已死而搬动、哭泣,因为这样使心情颠倒,即有堕落的危险,所以助念的真正价值还是在刚...便划分三界内的六道轮回的生死与界外的罗汉、辟支、菩萨的变易生死,唯有诸佛如来究竟生死,圆成生命的最极真实、在这十法界的生命现象中,纯粹是籍着业力的不同而缘起的,不同的生命业质产生多层面的世界,甚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92562482.html
  • 阿姜 苏美多 著:感恩父母

    使生命觉得不舒服——而是因为愿意牺牲奉献、愿意服务的一种「心甘情愿」。做这事是欢喜的。因此我们 对像隆波 查这样 的老师充满感恩。   这让我回想起一个蛮有意思的故事。当时带我 去见隆波  查的那位...的那些人的一种忽略态度——因而,并非每一个人都能有这样的真诚和感恩心。身为成年人,虽然说我们对一些境况经常有的反应,可归因于父母的影响——这当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以某个层面或某个部分来说,我们承认...

    阿姜 苏美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33562632.html
  • 苏美多比丘著:四圣谛(四)

    净心才是是否成为「完人」的关键。   在理知的层面上,「灭」是很容易了解的,但「实现」它可能相当困难,因为它势必要与我们所无法忍受的共存。例如:当我刚开始打坐时,我有个想法,认为打坐使我更仁慈、更...去逃避它。   只要我们不允许事物消灭,就是在造新业,如此一来,只强化我们的习气,当事物生起时,我们执着并加以造作,而使每件事都更加复杂,这么一来,这些事情在我们往后的生命中不断重复再重复。   ...

    苏美多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33662633.html
  • 破除渴爱、我慢、贪欲

    但这样镇压下来的怒气仍留有余烬,将来可能爆发得更为猛烈。因此,必须在当天找个安静的时刻,用适当的方法完全消融怒气。对于这点,佛法能够提供许多的帮助。  瞋恨和「贪」一样,能使众生牢牢地绑住彼此,它...避免的附带品也随之消失,诸如无法满足的挫败、苦恼或绝望,以及因过度拥有而带来的倦怠、厌烦或反感。使自已从贪欲中解脱的人,也解脱了吸引和排斥、喜欢和讨厌的「两边」,同时也舍断了今生和来世。  〔渴爱〕 ...

    向智尊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34462640.html